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在武汉,用黄石的公交卡能刷乘地铁吗?”“家在孝感,来武汉上班怎样能让通勤更快捷?”……现在,跟着武汉城市圈交通“硬联通”的推动,不少城市圈居民已领会同城化带来的便当。但完成从“灵通”到“通勤”,对标先进区域还有不少功课要做。
武孝城际列车从三环线上奔驰而过。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本年省两会期间,“做大做强武汉城市圈,加速建成全国最具开展生机、最具竞争力、最具影响力、归纳实力最强的省域都市圈”被写进省政府作业报告,环绕让“一小时通勤圈”成色更足,会场表里的代表委员、专家学者纷繁支招。
实验室在武汉 公司在鄂州
大学教授眼里的双城追梦人越来越多
1月21日,刚参与第六届我国光谷3551世界创业大赛取得特等奖的武汉科技大学教授樊希安,又奔走于武鄂之间——实验室在武汉、公司在鄂州。
2020年,樊希安带着团队“5G光模块用Micro-TEC芯片工业化”项目在鄂州树立出产基地,构成200万只微型半导体制冷芯片出产产能,很多招用当地工业工人。这段时刻的双城日子体会,樊希安没有太多“往复于两个城市”的感觉,不管是开车仍是坐地铁都很便当。他期望,未来武汉与周边城市1小时乃至半小时通勤圈上,双城创业追梦的同路人越来越多。
“有‘硬’联通,才有‘软’要素的活动。”省人大代表、武汉岱家山科技企业加速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邓培说,交通先行是武汉城市圈九城同心携手打造万亿级工业集群的根底,而完成无差异感的“通勤”,将使武汉城市圈之间的人员来往更为快捷,然后带来城市之间的资金、技能、信息、人才等立异要素快速活动。
12月5日,葛店开发区光谷联合科技城。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邓培举例他地点的孵化器,有企业研制总部在武汉岱家山,出产安装基地设在咸宁,这样的状况并不罕见。“这是一个双向赋能的进程。关于武汉来说,科技成果工业化环节有了更多挑选;关于城市圈企业而言,获取立异要素愈加便当,有利于工业转型晋级。”邓培期望,依托“一小时通勤圈”,首先完成企业集聚、要素集约、技能集成、服务会集、工业集群开展,衔接小板块,扩大同城效应,完成大开展。
消除公共服务的“异地感”
让“一圈通办”“一圈同享”更富含金量
“‘一小时通勤圈’,是城市圈大圈内的‘小圈’,也是‘九城便是一城’的详细执行。”省政协委员、省政府参事、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教授韩鹤友说,完成九城同城化开展,需求经过一个个“小圈”包围。经过交通硬联通,打造“一小时通勤圈”,消除心理上的“异地感”,终究构成同城化的作业圈、日子圈,正是燃眉之急,“武汉有必要以时不我与的精气神,带领兄弟城市自动作为”。
12月5日,地铁11号线葛店南站,乘客在站台候车。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省政协委员、武汉大学公民医院院长助理兼武汉大学公民医院汉南医院院长胡钦勇以为,从“通勤圈”到“日子圈”,需求更多民生服务事项的“一圈同享”“一圈通办”。他举例,当时,省内异地就医已完成武汉城市圈范围内通办。未来,跟着交通联通的完善,武汉的高端医疗资源可以更好下沉城市圈,双向转诊、人才培养等将愈加简略,圈内居民也能同享“九城便是一城”实实在在的福利。
“打造‘一小时通勤圈’,有助于人流客流的高效流转、区域内旅行资源的充分利用。”省人大代表、红安县博物馆讲解员秦紫依期望,“一小时通勤圈”可以给城市圈旅行带来同城化开展,“未来,我们坐公交或许地铁,就随时来城市圈其他城市过个周末,更多‘养在深闺’的旅行资源也会被盘活”。
强化九城一盘棋思想
推动城市圈由“通”走向“融”
“上一年,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开展工作室合署工作,走出了突破性的第一步。”省政协委员、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谈到,武汉城市圈是湖北工业和出产要素最为密布、最具生机的区域,占全省面积1/3的土地面积和一半人口,贡献了约2/3的出产总值。推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开展,关于构建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开展布局,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开展、中部区域加速兴起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市民之家设有“武汉城市圈通办归纳窗口”。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邹薇以为,在详细布置上,交通同城化是先导,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打造更多“一小时通勤圈”是起步。比方针对有些城铁上座率不高的问题,就要科学布局密度、进步效能;比方在政务服务方面,城市圈应当完成“一张网、一朵云、一个码”等等,终究要完成以“通勤圈”为根底,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按捺错配、资源整合、平等服务、抱团开展,由“通”走向“融”。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高萌)
【实习修改:郑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