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28日电 题:北京台生与前史人物“对话” 接触觉悟时代的芳华印记
中新社记者 刘玥晴
“同学们好,我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我建议‘思维自在,兼容并包’,也非常乐于推行新文化运动。”28日,北京师范大学台生刘育宇身穿藏青色马褂、戴着眼镜,扮作蔡元培先生的容貌,声情并茂地对周围的台青朋友说。
当天,一场以留念五四运动105周年为主题的Citywalk(城市周游)在北京展开,招引来自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27名台生参与。
4月28日,27名台生在北京参与五四运动主题Citywalk。 中新社记者 刘玥晴 摄
作为此次活动的策划者之一,刘育宇向中新社记者介绍,除Cosplay(角色扮演)剧情演绎外,还设置了常识问答环节,“让咱们带着问题旅游,坚持考虑”。
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的任命状长什么样?《新潮》《少年我国》《每周谈论》都是怎样的刊物?......带着各自的“支线使命”,台生们来到北大二院原址,在这幢中西合璧风格、回廊结构的两层灰色小楼中寻觅答案。
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的林海清凭借馆内留声机播映的内容,在检查展板上的多幅图片后,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有了清晰的方针使命,就不能蜻蜓点水,要认真地梳理出前史头绪,所以我现在对蔡元培的阅历回忆深入。”她表明。
北大红楼既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营,也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在这儿,台生们经过微缩景象、恢复场景、油画等,沉溺式感触五四精力及其包含的芳华力气。
“咱们以战胜国的身份参与巴黎和会,但在签署《凡尔赛和约》时,回收战败国德国占据的山东半岛主权的诉求却被置之脑后。我想约请咱们到杂志社宣布自己的观念。”扮作陈独秀的我国政法大学台生丘秉儒宣布召唤,收成了台青一声声干劲满满的“好!”。
走进《新青年》编辑部原址,南房、北房和靠街门的一间倒座斗室环抱一个青砖灰瓦的小院,西墙上的青铜浮雕绘有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此作业的场景,院中的鱼缸里还有几尾赤色金鱼。正是这座不大的四合院,见证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看着这儿的摆设,似乎书本里的人物活生生出现在我眼前,感觉他们的观念也愈加振聋发聩。”丘秉儒告知记者,他曾看过电视剧《觉悟时代》,此番对陈独秀先生及其思维有了更深的知道,也期望与更多台湾青年共享这段峥嵘岁月的热情和感动。
就读于我国人民大学的田咏珆在参与活动前查了许多材料、做了许多功课,了解到台湾民主自治同盟首任主席谢雪红在青岛期间深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影响,改名为“雪红”,并制作了一枚“谢雪红”的印章,与其革命生涯相伴。
田咏珆用“同频共振”归纳此行感触。她受访时表明,对谢雪红坚持斗争的终身非常敬服,“许多台湾长辈在复兴中华民族的进程中精诚贡献,咱们年轻人应该继续发扬这种精力,使两岸朝着更活跃、平和、交融的方向开展”。(完)